大理州深化清廉村居建设,村务公开,干群关系咋更融洽了?
更新时间:2025-07-01
浏览量:
“采购流程是否规范?”“薪资发放机制是怎样的?”……近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苗尾乡的纪检监察人员深入鲁羌社区,针对村组道路硬化工程的关键步骤,如项目决策、资金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工作。
杨杜生,鲁羌社区党总支的副书记,直言不讳地说:“监督已经无处不在。现在,无论是县级对‘三资’的提级监督,还是乡级的下沉督导,亦或是群众通过指尖进行的监督,都使得村干部的行为变得更加透明和规范。因此,村里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融洽,笑脸多了,人心也更为团结。”
大理州在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方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近些年,该州致力于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和村集体“三资”的监管,大力推广廉洁文化,以此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廉洁的活力。
村务公开,干群关系更融洽
五月清晨,阳光初现,鹤庆县云鹤镇菜园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张锡凡一大早就来到了工地现场,他对防震柱的安装质量进行了细致的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工人打趣说:“主任这么早就来突击检查?”
村民们密切关注着村集体资金的去向,我必须随时准备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张锡凡如此表示。
菜园村曾经面临贫困,历经数任村两委的共同努力,投资建设了建材和粮油市场,现在村集体的年收入已超过六百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成长的烦恼”也随之产生:过去村里缺乏管理大额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经验,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这些“三资”得到规范的管理呢?
张锡凡表示,通过县、镇、村三级协作,我们成功攻克了监督方面的难关。在大理州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过程中,州政府强化了对村级“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关键事务的监督与指导,为全村的干部和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安心。
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县级部门对土地的盘活、登记、租赁、处置以及收益等环节实施了升级监督;镇纪委直接管理并调查村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到决策、招投标和施工的全过程。另外,菜园村还邀请了第三方机构,对这些村集体企业的收支和收益分配等状况进行了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之于众。为了增强村级事务监督机构的执行效能,纪检监察部门亦定期举办各类专业培训活动。
宋林恒书记谈到,通过自觉接受监督和村务公开透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同时也推动了发展的步伐。“记得10多年前,为了向一位老人解释土地流转的原因,我耗费了三天时间,但她仍旧半信半疑。而如今,当我们着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时,我们迅速获得了全村人的支持。”
强化民众的监督认知与执行水平,对于构建廉洁的乡村社区至关重要。大理州在基层层面推进了“监督一点通”平台的深化建设,旨在为广大民众开辟了一条监督基层微权力的便捷途径,确保问题能够迅速上报、处理过程透明可查、最终结果易于查询。
近期,大理市大理镇东门村的居民赵平登录了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发现了一条公示信息:通过公开竞标,月溪自然村的卫生室旁边有4间门面即将出租给商家,每年的租金为7.8万元。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按理说每年的租金应该达到十几万元。为何会如此之低?赵平向东门村党总支书记张涛提出了他的疑问。
老赵啊,咱们村定的租金是最低标准,但具体的租金还要看商家们的竞争态度。这个区域因为政策限制,经营种类有限,并不是很受欢迎,所以成交的价格自然也不会很高。张涛拿出了会议记录、招租计划、村民签字的表决表等材料,详细地说明了其中的原因。赵平安心地将疑惑解开,然后满意地回家了。
现在,村民们参与监督的途径增多了党务村务公开栏内容,但他们的投诉举报却相应减少了。张涛表示,我们不应将群众的监督视为无理取闹。村民的疑问实际上是我们增进交流、优化工作的契机。积极解答群众的疑问,有助于在问题初现时就将其化解,从而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
移风易俗,不比排场比家风
近期,居住在弥渡县密祉镇莲峰村的李春贵,收到了女儿李雪梅的来电:“爸,我打算带着孩子回家,把宝宝的周岁庆典一并举行。您觉得应该邀请哪些人呢?”
李春贵的外孙女居住在昆明,他每日都期盼着能见到这个可爱的外孙女。然而,当提及“周岁宴”时,他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无需大操大办。目前村里鲜有人家举办周岁宴,我们自家人给小宝庆祝生日即可。”
李雪梅虽长年奔波在外,却未曾忘却故乡的旧习俗:无论是婚礼、孩子满月、升学庆典、寿宴,抑或是新房奠基、大门竖立,都需大张旗鼓地邀请亲友,一连举办三日的盛宴。在孩子周岁之际,她本能地想要举办一场宴席,却未曾料到,父亲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她的提议。
李雪梅感叹道:“既省心又省钱,真是太好了!”她提及在假期里,全家人欢聚一堂,为孩子们庆祝周岁生日,气氛温馨。在闲聊中,她了解到,新的规定正在逐步取代旧的风俗习惯,关于宴席的举办以及菜品的规格,都需经过村民大会的商讨,并最终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确定。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添丁进口还是新建房屋,村民们都没有举办宴席。而举行婚宴时,流行的做法是使用“土八碗”来招待客人,菜品的分量比以往减少了一半,费用也因此大幅减少。
新规定是如何确立的?党员干部面临严格规范,树立了榜样。在推进清廉村居的过程中,大理州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引领社会风气转变。弥渡县明确要求村(社区)党员干部在婚丧喜庆事宜上必须“提前申报、作出承诺、事后反馈”,同时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监督,对违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进行严厉查处。党员干部们签订了转变风俗习惯的责任承诺书,并在红白理事会等机构中主动担当,他们努力推动群众在喜事上追求新风尚、在丧事上力求简约、在小事上避免操办。
李春贵,一位资深党员,亦在责任书之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自身先得做到所要求之事,方能赢得群众之信任。”李春贵如此表达。
民众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对“面子”观念的革新。“若婚礼举行却无彩礼党务村务公开栏内容,接受祝福而不收取礼物。下面要讲述的,是一位与我们同在的故事。”不久前,在一场文艺活动中,主持人向大家讲述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镇东莲花村村民张巍燕为女儿举办简约婚礼的感人事迹,并邀请张巍燕亲自走上台,与村民们分享她的心路历程。
我们不追求奢华,而是看重家风的传承,较量着谁能让生活充满活力。张巍燕的这一席话,赢得了在场观众的如潮掌声。
近些年,大理州深入群众生活,广泛传播移风易俗的典范故事和成功做法。随着众多践行新风的普通人成为榜样并受到表彰,越来越多的民众纷纷加入移风易俗的行列,享受着这一变革带来的益处。
以文化人,干净干事成自觉
先驱的意志历久弥新,英勇的灵魂永不消逝。在午后时光,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的一处宅院门前,村民王汝彦手牵小孙女,向她讲解门联上的文字。这片土地孕育了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位英勇的烈士。
大理享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其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在清廉村居的建设过程中,大理州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和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以此促进廉洁文化的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三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王氏家族的家风家训被绘制于墙面、编成歌谣并广泛传播,祥云县红色文化传承中心等众多教育基地也相继在王家庄落成。
在王汝学书记的带领下,王家庄村的党员干部在弘扬红色廉洁文化方面身先士卒。他们不仅将高标准烟田建设等重大决策涉及的数百万元资金使用情况公开透明,还及时披露了路灯维修等日常收支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村中邻里关系融洽,矛盾纠纷鲜见。干部与群众思想统一,秉持清正廉洁的原则,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
沿着剑川古城的西门街漫步,每家每户都悬挂着亲手书写或木雕而成的对联,充满了浓厚的古风韵味。
剑川县在古代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城镇,当地民众普遍热衷于创作对联和撰写门联。他们常常将家族的传统美德和教诲融入这些对联之中。在大理州的指导下,剑川县在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过程中,搜集并整理了200多副以忠诚报国、清正为人等主题的对联,深入解读这些对联背后的故事和哲理,将其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
在剑川县金华镇西门社区党总支书记姜顺菊的家中,客厅墙上挂有一副对联:“忠诚孝顺,家道传承,道德为本;仁爱正义,待人接物,诚信为先。”姜顺菊回忆起,刚嫁至此地时,她的公公罗茂昌曾告诉她,这副对联是罗家世代遵循的祖训,期望子孙能够清正廉洁,用道德来教化他人。“这句话我立刻铭记在心,自此对这副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堂正家传浩然气,谦和子有儒雅风”这句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正直谦和的家族风气;而在“持家勤劳宜今古,寄性田园乐养生”这句中,我们领悟到了勤俭持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在深入挖掘楹联文化的过程中,西门社区的干部和居民们对楹联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廉洁的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不断改进党务、居务、财务的公开工作,拓宽了居民参与集体事务决策和监督的途径,促进了遇事共同商议、决策共同协商、过程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确保了社区事务在透明阳光下有效运行……
我们将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不断深化清廉村居的建设工作,不断规范村级议事决策的流程,强化村级集体“三资”的管理,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从而让廉洁文化在基层的影响力与渗透力持续增强,不断提升广大村民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及安全感。”大理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刘力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4日 19 版)
上一篇 : 瑶族特色村务公开栏亮相!美观实用,村民怎能不点赞?
下一篇:12月4日祁东这一幕!低保评定曾凭人情?如今公示引村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