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BP到底是什么?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法务团队建设你了解吗?
更新时间:2025-07-02
浏览量:
什么是法务BP
在向各位阐释法务BP的概念之前,先简要概述一下我国企业法务部门的建设现状:
通常情况下,初创公司和小微企业内部缺乏法务部门,所有法律相关事务均需委托给外部律师来处理。
设有法务职位,这些职位并非隶属于独立的法务部门,它们可能被配置在办公室、综合管理部或风险管理部等不同部门之中。
该机构设有法务部门,虽独立运作,但人员配置不算充裕,且职责划分较为直接。
第四种类型,设有法务部门,该部门独立运作,成员规模相对较大,职责划分较为细致。今天所介绍的法务业务合作伙伴,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一类型的情况。
在相对较大的互联网企业中,第四种情形较为普遍。这些企业通常具有业务领域广泛的特点,每个业务领域并非独立运营的子公司,而是构成相对自主的事业部或业务模块。公司内部不存在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层级划分。(与众多大型国有企业不同,尽管它们同样拥有众多业务线,但这些业务线各自为政,形成独立的子公司;整个集团结构中,总部、子公司以及孙子公司之间的层级关系十分清晰。)为了适应这种公司架构或运营模式,第四种法务团队构建方式也应运而生。
第四种法务团队建设模式有以下特征:
1.人员较多:几十至几百人不等,百人以上法务部也比较常见。
2.分工明确/精细:一般来说,大概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公司根据业务领域进行了划分,为每一条业务线配备了专属的法务业务伙伴,例如负责出行、终端、汽车、音乐以及即时通讯等领域的法务BP。这些法务团队与业务划分紧密对接,形成了相应的法务支持体系。在法务部门中,这部分法务人员的占比最为显著。
专家法务领域涵盖众多专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法律事务、数据合规法律事务、反垄断法律事务以及劳动人事法律事务等。
3)其他:含法律研究、法律培训、法务运营等。
法务BP就是这里面的第一种法务。法务BP具有以下特征:
根据公司业务模块的划分,而非依照法律领域的分类,法务BP的职责是精确对应到特定的业务领域,各个业务领域的法务BP各自为其所在的业务线提供法律方面的协助。
依据公司业务板块的划分,法务BP需对所负责业务板块的业务内容及其所属行业有所掌握,对业务和行业的了解程度越高,就越能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法律援助。
法务BP在业务线划分而非法律专业划分的基础上工作,需承担其支持业务线内所有领域的法律事务,同时,如有需要,亦可向专家法务部门寻求协助。在某种程度上,每位法务BP相当于其支持业务的法务负责人,负责处理该业务领域内的所有法律事务。即便有专家法务提供协助,但最终出具法律意见并对意见负责的,依然是这位法务BP。
法务BP需要具备职业和身份的认同感,他们需应对各类复杂的法律事务。若法务BP未能专注于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则有可能遭受不专业的评价。
极具挑战性,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以及解决法律事务的能力,而且频繁面临非法律领域的难题,同时还需要与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研发、销售等部门同事进行沟通,以及与法务专家展开协调合作。
法务BP与业务的关系。
法务BP是直接接触业务、对业务有着深刻理解、与业务联系最为紧密的法律顾问。
BP,即Business Partner的简称,意指商业伙伴。在法务团队中,法务BP扮演着侦察连的角色,是直接参与战斗的部队。法务团队对业务的推动和赋能,通常是通过法务BP来传递、执行或协同参与的。中台法务,即专家法务,通常不会跳过法务BP而直接与业务部门沟通。即便有直接联系业务的情况发生,业务部门也会转而联系法务BP。这是因为对于业务部门而言,法务BP是他们日常接触最为频繁、最为熟悉,且相对较为信任的法务人员。
法务BP与业务是同一家公司员工,在公司层面是利益共同体。
法务BP在公司内部担任律师角色,其服务对象并非公司外部人士,而是公司内部的业务团队。这些业务团队是法务BP的客户,而且双方均属于同一公司,这种关系相较于普通律师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公司这个层面,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法务BP与业务部门需形成统一意见:尽管我们的岗位定位、职责范围、观察角度各异,但我们都致力于保护公司整体利益。无论是对抗合规监管的挑战,还是与商业伙伴打交道,所采取的法律合规措施均不应对公司整体利益造成损害。
冲突在所难免,我们应持客观、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它,倡导合作而非对立,通过积极的沟通、对话和思想碰撞,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岗位各异、职责有别、视角和思维不同,法务BP与业务部门间的矛盾在所难免,亦是常态。矛盾并非全然不利,和谐共处亦非总是上策。矛盾有助于揭示潜在风险,唯有揭示风险,方能有效预防。我们应持客观、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矛盾,正因双方都严肃对待、高度重视,矛盾才得以产生。法务BP若持淡泊、迷茫、漫不经心、得过且过的态度,虽未引发争执,却隐匿了潜在风险,遗留了问题。应以理智对待争执,直面争执,以合作为前提而非对立,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替代和合规的法律方案。必须承认,在业务思维上,往往比法务BP更具创新性。法务BP自认为已经探索了所有可能的策略,然而在深入的交流过程中,业务部门总能提出一系列新的替代选项,这不仅对法务BP构成了挑战法务总监缩写,同时也仿佛是经历了一段“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却又在转角处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法务BP应当做解决问题的人,而非设置障碍的人。
法务BP的使命在于协助业务部门克服法律合规上的挑战,而非在业务进程中对之构成法律合规的阻碍。正如业务部门所言,“我明白存在风险,你应指导我如何操作以避免风险,风险的存在不应成为我不开展这项业务的理由。”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正因为其难度,才更能凸显法务工作的价值。业务若因法律风险而受阻,停滞不前,那么法务部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法务部门的存在是否还有其必要性?法务BP的职责在于为业务提供支持法务总监缩写,其目的在于促进业务的稳健、强大和优质发展,而不应成为业务的累赘。这虽然困难,却是法务BP的使命和核心价值,我们必须努力去挖掘和实现,否则,法务BP的存在将失去其价值和必要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法务BP与业务部门之间并非仅仅是礼貌相待,亦非故意制造障碍,他们之间更像是充满激情的对手,彼此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进步。
法务BP的自我修养
1.专业知识,博与专兼顾
法务BP针对特定业务线进行匹配,该业务线涉及的所有法律事务均由其负责牵头处理,并承担确保法律合规解决方案最终落实的责任。相较之下,法务BP并不专注于某一特定的法律领域,其在特定法律专业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及专家法务,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法务BP需熟悉本业务领域常涉及的法律领域基本知识,并具备处理该领域常见及基础法律问题的能力。面对较为尖端、复杂的特定专业法律难题时,则需寻求专家法务的帮助。此外,法务BP还需对本业务领域内的监管政策和法规有深入的了解,这构成了其优势所在。在理想状态下,法务BP不仅要熟悉本业务领域的监管政策和法规,还应当深入钻研1-2个法律专业领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力争达到该领域专家级法务人员的水平。
2.行业知识,多多益善
法务BP的核心优势在于与特定业务领域精准对接,向其提供必要的法律合规援助。要想真正发挥这一作用,法务BP必须对业务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确保所提供的法律合规支持是切实有效的。在宏观层面,法务BP还需对业务所属行业具备一定的认知,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包括了解国内市场规模、行业领军企业的状况、监管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普遍面临的法律问题等。我们可以通过留意行业动态、查阅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咨询企业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或白皮书、阅读我司战略部门编制的研究报告等多种途径来获得这些信息。在宏观层面,我们还需对本业务在我司的具体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包括核心业务、新业务、业务战略布局以及年度工作计划等内容。在微观层面上,我们需对业务的具体运作、盈利途径、产品构造以及功能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只有充分掌握实际情况,才能提供精确且恰当的法律咨询。理想状态下,法务BP应如同投资经理或行业研究员般深入研究所支持的业务领域,对该领域有深入的理解。法务BP实际上是行业专家和法律专家的融合体。
3.支持方式,被动与主动相结合
法务BP在日常业务支持中主要负责合同审查、合规性评估以及提供咨询服务,此类支持通常属于被动提供。与外部律师不同,法务BP不应仅限于被动支持,而应基于对业务的深入了解,主动提供法律合规方面的支持。通常情况下,外部律师倾向于被动提供法律援助,而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则可能更主动地提供法律服务。若将被动提供视为“防范”,而将主动提供视为“进攻”,那么法务BP的角色便是在这两者之间实现有效融合。(这里的“攻”与“防”均是指向法律风险的处理)。法务BP在提供法律合规支持方面,会采取以下几种主动措施:一是依据业务实际情况,撰写对最新政策法规的解读,并强调合规的关键点;二是针对业务领域,主动整理行业内的典型案例,以警示潜在的法律风险;三是对于业务规划与计划,提前进行风险预警,并提出替代方案的建议,以防止触犯法律红线。在最佳状态下,法务BP应成为业务部门信任的合作伙伴、专业的顾问、智囊团以及战略参谋。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 : 民事诉讼法学形考任务5参考答案公布!这些题目你能答对吗?
下一篇:太妹指南揭秘!想玩好太妹?这些属性、技能与装备选择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