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解读回应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政策文件 部门领导 人文环境 基层工作 会议纪实

92.5平方公里的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草案,你了解多少?

更新时间:2025-07-02 浏览量: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至2035年)》明确指出,要打造“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布局,其中“一核”特指承担首都核心职能的区域,涵盖东城区与西城区这两个行政区域,其总面积达到了92.5平方公里。

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规划备受社会关注。

今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一则通告,宣布《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至2035年)》(草案)已编制妥当。该规划草案已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28日期间,面向社会公开,期间广泛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下面就来具体的看一下首都核心区规划草案。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严格遵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至2035年)》中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战略定位要求:该区域作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的核心承载地,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关键窗口。

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至2035年)》明确指出,需打造一个政务环境优越、文化特色鲜明以及人居环境卓越的首都功能核心区。

规划遵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指导,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执行与深化,旨在打造一个纲维井然、运作高效的国家级核心区域;一个古今交融、礼乐共融的千年古城;一个宽敞庄重、被蓝绿环绕的文化名城;一个功能融合、内外互动的宜居住区;以及一幅和谐宁静、充满东方雅韵的人居画卷。

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建设总量

规划旨在对用地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适当增加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的比例,以提升居住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具体而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规划区域总面积中的占比将从当前的11.1%提升至12.2%。此外,公共空间的规模和服务能力也将显著提升,其面积占比将从现状的34.4%增至38.9%。

严格限制建设规模:全面评估资源环境承受限度,重点调整并减少非首都职能,强化并提高首都职能,打造高品质居住环境。严格限制建设规模,确保合理的建设密度。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强化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协调利用。

强化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即指代中轴线与长安街。其中,中轴线主要承载文化功能,旨在展现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并彰显现代文明的独特魅力。而长安街则主要负责国家行政、文化以及国际交流等功能,整体上呈现出庄重、沉稳、厚重且大气的形象与气质。

“一城”即北京古城。该地区致力于整体保护和复兴,旨在打造一个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地标性区域。

“一环”是指围绕二环路所形成的文化景观环形带。该区域旨在打造一座公园环,用以展示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及首都现代化的风采。

重磅!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公示 东西城共划分183个街区

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

首都功能核心区旨在打造一个地势平缓、视野开阔、风貌壮观且井然有序的城市形象,既融合古今元素,又显得庄严大气。

强化对空间布局的规范管理以及独特风格的塑造,继承古都的历史布局特点,凸显以两轴为核心、四廓为界定、宽敞平坦、宏伟有序的整体空间布局。

维护传统文化内核,借助公共区域与建筑风格的细致塑造,打造出彰显传统特色的观景、城市色调及第五立面,展现千年古都的精华,绘制出东方居住文化的宏伟画卷。

核心区域将设立三个具有特定风貌的分区:古都风貌保护区、古都风貌协调区以及现代风貌控制区。这些分区将对建筑风格和公共空间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引导,以此凸显首都的独特气质北京行政副中心控规,同时展现古都的风情韵味。

严格执行建筑高度限制:采取最严格的建筑高度控制措施,旨在突出老城独特的空间形态特点,同时彰显开阔而雄伟的空间布局。

强化特色街巷风貌打造:致力于改善街巷环境,打造出带有时代印记和独特功能特色的街巷景观。特别注重对街巷内各种环境元素的全面、细致、差异化的管理,打造出风貌鲜明、功能多元、形态多样的特色街巷,展现生动的生活画卷。

促进公共区域的精致化与艺术化打造:倡导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建设,打造出尺度适宜、实用且富有趣味性的公共空间,培育出一批既符合古都特色又满足大众需求的公共活动区域,构建起兼具古风古韵与现代生活气息的公共空间体系。

重磅!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公示 东西城共划分183个街区

建设弘扬中华文明的典范地区

北京老城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它不仅是北京打造世界级文化名城、文化中心的核心支柱,更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依托。

必须严格执行“老城不得继续拆除”的原则,把“保护”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更为主动的姿态和科学的方法来全面保护老城区,细致入微地维护好这份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通过构建公共空间、管理城市风貌,我们致力于在保护与利用之间实现平衡,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融合,以及历史文脉与时代新风的相互映衬,凸显了其独特的吸引力。

加强老城别具一格的美丽布局:增强中轴与长安街在空间上的主导地位,全力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维护。全方位提升老城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凭借古城遗址、棋盘状的道路网络、历史性的水系、九坛八庙的保护,综合运用各类方法北京行政副中心控规,使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风貌相融合。

坚守历史痕迹的边界:不断扩充和扩大保护范围,深入推进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调查,并构建和完善遗产登记的常规化流程。

对历史文化街区及特色区域进行分阶段规划,逐步发布历史建筑、传统胡同、历史街巷和历史名园的保护名单,同时构建和完善古树名木以及大树的保护数据库。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努力保留更多承载历史价值的老字号、老物品、老技艺、老剧目,以此保留京城的风情。

生动讲述老北京故事:鼓励历史文化遗产开放与合理适度利用。

运用传统技艺精心修复,致力于传承古老的建筑技艺。呈现古城独特的文化风貌空间。

以西单北大街沿线、平安大街、东单北大街沿线以及两广路作为主要支撑,将这些区域内的关键公共区域、历史性地点以及城市标志性地标紧密连接,构筑了一个既集中展示老城文化特色又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文化场所。

促进文化探访路线网络的构建,在不同区域打造了10条主题突出的优质探访线路。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视廊,以城市风貌、山水风光、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为主题,维护包括景山万春亭、北海白塔、天坛祈年殿等在内的36处地标建筑之间的景观视廊。

重磅!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公示 东西城共划分183个街区

以人民为中心

聚焦于民生“七有”“五性”目标(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具体实施,打造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稳固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环保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智能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致力于将区域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卓越的典范区域。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执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管理规范,打造“城市总体规划—街区层面控制规划—街区保护与更新实施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体系,设立由区级统筹协调、街道为主导、部门间协作、专业力量提供支持以及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街区保护与更新执行机制。

东城区17个街道与西城区15个街道共同参与,将区域细分为183个街区,每个街区面积介于0.4至1平方公里之间,涵盖2至4个社区。以街区为基本单位,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及项目库,确保土地和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

重磅!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公示 东西城共划分183个街区

我国政府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修改专有名词的行为。坚决维护专有名词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其不被随意篡改。对于任何企图篡改专有名词的行为,都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文章来源: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文章作者: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上一篇 : 政务公益中文域名助力数字化政务与公益服务新发展?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