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大变革!一门一窗办理,这些亮点你知道吗?
更新时间:2025-07-01
浏览量:
亮点速览
明确“一门办理”“一窗办理”
《条例》规定政务服务需实现“一门办理”,强调事项应全面纳入;同时,对政务服务实行“一窗办理”原则;并对线上线下融合办理进行了规范什么是政务服务,规定相关单位必须依照办事指南要求进行全流程网上办理。此外,基本目录和办事指南需通过线上线下途径同步发布和更新,确保政务服务事项能够无差别接受、按统一标准处理。
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对于未能一次性提供完整信息、不接受申请材料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的情况,申请人有权前往“办不成事”的反映渠道表达自己的需求;“办不成事”的反映渠道应负责接收、转交、监督并迅速回应处理进展。同时,要不断强化数字化支持,不断优化申请材料的精简、办事流程的简化以及减少现场办理的次数。
周末、节假日提供错时服务
《条例》致力于提升行政效率,减少等待时长。政务服务场所实时更新排队办理进度,供申请者查阅与预估。政务服务场所需依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提供非工作日的延时服务。《条例》明确要求相关机构通过周末及节假日等时段的特殊安排,为急需办理事项开辟紧急处理的服务途径。
明确政务服务如何利企
《条例》对惠企利民政策服务进行了规范。需统一发布相关政策,并确保提供查询、咨询以及主动精准推送等服务;同时,对政策兑现环节进行规范。将政策兑现相关事宜纳入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处理,主动为符合政策条件的主体进行匹配,并实现部分优惠政策无需申请即可享受。
政务环境被视为最优的经商条件。《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自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包含24条内容,对政务服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规范。在4月10日的上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了关于《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的新闻发布会,对条例内容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群众办事更便利 营商环境更优
近年来,广州市颁布了《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广州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等众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政务服务资源的整合、流程的革新、数据的共享以及业务的协同。因此,广州市的政务服务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蒋晋指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依托广州政务服务的独特优势,秉持问题导向原则,针对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所关注和期待的事项,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打破政务服务拓展的障碍,畅通服务渠道,推动办事方式多样化、流程优化、材料精简以及成本降低,从而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企业和民众。
广州市司法局的高级研究员李毅指出,未来将全力协助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落实《条例》的相关规定,力促政策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并将《条例》纳入广州市2025年的法治教育计划之中。同时,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普法宣传活动,以拓宽社会普及的广度。
打造最懂企业、最惠群众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近期,市政务与数据管理部门不断推进数字政府的发展进程,致力于构建一个“无处不在、智能高效、公平共享”的数字化服务系统,从而实现“数据流转频繁、民众出行便捷”的目标。
构筑了全市企业服务的综合性平台——“穗@i企”,该平台集成了企业成长各阶段所需的超过1.3万项服务内容,并集中推出了2000多项惠及企业和民众的政策措施。
“一件事”高效办理的服务模式已显现成效。目前,该模式已在24个国家推广,针对“一件事”的重点项目已上线,同时推出了包括“拿地即开工”和机动车年审换证在内的21项广州特色服务。这些举措平均减少了74%的环节、76%的时间和66%的材料。此外,这些做法在《条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推广。
2025年是广州政务和数据工作“提质创优年”。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的副局长梁文谦指出,将以《条例》的实施为关键,聚焦“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竭尽全力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包括:提升数字广州建设标准、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全域数字化转型效率、提升数字服务水平,旨在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和数据要素的双重优势,全面推动“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据悉,广州市即将上线的服务套餐包括汽车平行出口、机场综合保税区通关以及医疗资质一站式办理等企业相关服务,还有充电桩安装、人才招募、生育保险申请等高频个人事务办理场景。
“体现广州政务服务的温度、速度和力度”
2023年,广州市人大代表周小蓉及其同仁对市、区各级政务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据此撰写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自那以后,周小蓉代表全程参与了《条例》的制定过程,从政府初稿到人大审议阶段,她先后参与了7次立法座谈会和多项调研活动。
过去,政务服务在高峰期导致办事等待时间较长,一些紧急或特殊事项难以得到迅速处理,同时,一些惠及企业和民众的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周小蓉表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条例》明确要求对排队等候时间进行预先查询和预测,提供预约延时服务以及周末和节假日错峰的应急服务;同时,要求惠企利民政策应集中公布并精准推送,主动为符合政策条件的主体进行匹配,并实现部分优惠政策无需申请即可享受。
周小蓉指出,这些规定切实关注并致力于解决企业和群众面临的各种紧迫难题,显著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理事务的便捷性,充分展现了广州在政务服务方面的温情、高效和强大执行力。
南菱汽车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乔永超指出,站在民营企业的立场,他对《条例》中提出的“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机制极为关注。这一机制由牵头部门统一申报,旨在减少材料重复提交和现场奔波的次数。此外,对于非关键材料,该机制允许先进行受理,之后再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有效提升了现场办理的效率。他坚信,《条例》对民营企业实施全方位的政策、金融及人才扶持,这将有助于改善商业环境,并吸引更多的人才及资源向广州集中。
专家解读
以地方立法优化政务服务制度供给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黄晓慧研究员指出,通过地方立法对制度进行优化,是实现将“先行先试”所取得的成果融入法律和制度体系,进而促进“各领域制度更加完善和稳定”的重要举措。《条例》运用法治、标准、数字等技术手段,促使政务服务从“能办”向“方便、快捷、智能化”的方向提升,这对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在立法层面什么是政务服务,《条例》着重强调条款的实际执行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同时,其独特的创新措施还为其他城市树立了一个值得参考的“广州模式”。
她指出,《条例》中存在数项显著特点,首先,政务服务走向法治化道路,清晰界定政府责任,有效防止了“多头管理”和“推诿责任”现象;其次,政务服务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数据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大幅提高了办事效率;再者,条例强调了便民利企的方向,简化了审批手续,并促进了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及国内重要城市的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异地办事的难题。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条例》,这一举措体现了其以问题为出发点,紧密围绕民众在办事过程中所关心的事项和所期待的目标,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举旨在为政务服务的全面覆盖、质量提升和效率增强提供法治层面的“参考依据”。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省人大代表刘涛指出,新推出的减少等待时长、改进工作日预约延后服务、以及周末和节假日错峰应急处理等创新措施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政府政务服务在人性化与温馨关怀方面的显著进步。以往群众面临的“工作日无暇办理、下班后无处办理,周末假期无法办理,紧急和特殊事务难以妥善处理”的实际难题如今得到了有效解决。
刘涛指出,《条例》的颁布充分展现了广州市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和立场。群众之事无小事,该条例在法治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更为细致、便捷、充满人文关怀的政务服务体系。这一体系深植于“人民城市”建设的根基之上,必将使这一道路更加坚实和持久。
上一篇 : 限时办结、阳光审批,这些服务制度你都知道吗?
下一篇: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5月1日起施行!这对营商环境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