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到2024,75年翻天覆地!忻城经济跨越发展的密码是?
更新时间:2025-07-03
浏览量:
忻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承载着悠悠岁月的沉淀。自1949年至2024年,跨越了75年的辉煌历程,忻城的人民始终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他们凭借卓越的智慧,铸就了灿烂的历史篇章,一幅描绘着翻天覆地变化的壮丽画卷,正缓缓铺展在这片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化气息的沃土之上。让我们借助一系列详实的数据,直观地呈现忻城县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
一、综合实力持续攀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忻城县在发展建设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创新进取忻城县政务管理平台,其综合实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自1950年起,全县的生产总值仅为708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全县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在1985年、2001年、2006年、2013年和2022年分别突破了1亿元、10亿元、20亿元、50亿元和90亿元的重要大关。2023年,全县的总产值为94.65亿元,若以可比价格来衡量,这一数字相较于1950年增长了10.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攀升至31991元,较1950年增长了9.1倍。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至3.87亿元,这一数字也是1950年的12.7倍。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资料图)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1950年,全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了647万元、4万元、57万元;而到了2023年,这些增加值分别攀升至32.06亿元、17.33亿元、45.26亿元。从1950年的91.4:0.0:0.1,三大产业结构演变为2023年的33.9:18.3:47.8。在这一过程中,三次产业实现了协同发展,农业生产的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的根基持续加强,而服务业的规模也在稳步扩大。
忻城县城全景(蓝德龙 摄)
三、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改革的过程中,忻城县的农业经济已历经75载,正稳步从传统模式迈向现代形态。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巩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业供给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愈发坚定,全县共有11.11万人成功脱贫,摆脱了贫困。61个贫困村也全部实现了脱贫目标,标志着绝对贫困问题在历史上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4.38亿元,较1950年增长了9.3倍。粮食产量达到了11.37万吨,较1950年增长了2.1倍;甘蔗产量为36.98万吨,较1950年增长了5.2倍;水果产量为8.23万吨,较1950年增长了10.1倍;肉类总产量为1.62万吨,增长了4倍。成功设立了4个市级及以上的农业特色示范区,培育了8家市级及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恒业丝绸荣获“国家级工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荣誉,中投牧业等三家养殖单位被评为“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3.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维持在40万亩。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效果显著,2017年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忻城糯玉米荣获了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称号。忻城县被纳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的行列,并被确认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同时,该县还被打造成为广西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示范县。
丰收画卷(蓝德龙 摄)
四、工业规模持续扩张,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3年,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10亿元大关忻城县政务管理平台,这一数字是1952年的16倍。同年,全县的发电量达到了190388.5万千瓦时,这一成绩是1956年的17倍。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忻城县着力推进石材、茧丝绸、制糖、电力等产值过十亿的产业,同时,该县也在积极构建广西石材加工与交易的核心枢纽,并且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特色产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引入广西义来建材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设立石材加工企业共计15家,同时拓展下游深加工企业6家,碳酸钙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在茧丝绸产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增至6家。
广西桂冠开投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忻城乐滩水电厂。(潘显高 摄)
忻城县东西部协作共建的茧丝绸产业振兴项目中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设有络丝车间,此处展示的是该车间的资料图片。
五、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服务行业发展快速壮大
忻城县的消费市场在75年间蓬勃发展,充满活力,持续推动商贸流通的繁荣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积极拓展城乡消费领域。截至2023年,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9.25亿元,这一数字是1950年的10.6倍。具体来看,批发业的销售额增长了10.5%,零售业的销售额增长了5.8%,住宿业的营业额增长了0.1%,而餐饮业的营业额则实现了12.4%的增长。
六、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忻城在过去的75年里,不断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促进了交通、邮电、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举措为地区经济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到了2023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突破50亿元大关,较1952年增长了17.9倍。
2023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了29.3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数量为11.32万人,城镇化比率达到了38.54%。此外,全县公路网络的总长度为2454.40公里,其中包括103.40公里的高速公路,1.68公里的一级公路,237.88公里的二级公路,103.93公里的三级公路,1541.96公里的四级公路,以及65.56公里的等外公路。水路航行总里程达到53.60公里。121个行政村的客运班车服务全面覆盖;公路客运总人数为187.42万,公路货运总量为96.52万吨;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为15374.17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为6764万吨公里。
新柳南高速公路忻城出入口全景。(蓝德龙 摄)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的生产热情显著增强,生活质量持续向好。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定领导下,忻城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且快速的进步,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稳步上升。截至2023年,该县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4798元。依据居住地划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0746元,这一数字相较于2004年增长了2.7倍;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29元,较之2004年增长了3.2倍。
2023年年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九所,其中包括三所高中和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另外,还有一所特殊学校。此外,幼儿园有122所,普通小学则有24所。在义务教育阶段,共有40496名学生享受了免收学杂费的政策。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到了100.0%,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99.94%,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也是100.0%,而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则为97.77%。
2023年年底,全县范围内卫生机构总数达到了209家,其中包括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个妇幼保健院。这些卫生机构的床位总数为2128张。此外,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共有2344名,其中,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有1842人。在这些技术人员中,医生共有534人,具体来看,执业医师有367人,执业助理医师有167人,而注册护师和护士则共有762人。
2023年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者达到了2.80万人,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则有37.46万人。具体来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有2.0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有35.38万人。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1.30万人,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为1.46万人,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为1.47万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
蚕农们正在装袋蚕茧。(蓝春青 摄)
历经七十五载风云变幻,走过七十五载岁月如歌,忻城人民坚韧不拔,奋发向前,脚踏实地地从贫困与落后中走出,迈向繁荣与振兴,为这片富饶的乡土增添了无限荣光。面向未来,新的征程上责任重大,道路漫长,忻城人民将坚守使命,铭记初心,为社会的经济进步贡献力量,携手共创辉煌的未来!
上一篇 : 这份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你知道吗?关乎规范发展大问题能合
下一篇:从1999年标准到新规!为何要制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新标准